崇明作为上海市最后一个县改区,在上海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。由于2021年的花博会在崇明举办,让更多的人对这座中国第三大岛越来越熟悉。很多人认为崇明区就是整个崇明岛,其实不然,崇明区有三大岛,崇明岛有“两兄弟”——长兴岛与横沙岛,本期重点讲述崇明岛。
崇明岛被誉为上海市的“后花园”,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,然而受困于交通,在上海市的发展相对滞后。2001年,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》提出建设郊区新城的目标,当时崇明城桥新城赫然位列七大新城之一。然而到了2017年,上海市2035总规发布,七大新城只剩五大,金山和崇明出局。规划上从城桥新城降级为城桥地区,崇明这些年的发展和未来预期可见一斑。
绝大多数上海市民都知道,崇明岛与市区的通勤并不方便,因为没有轨道交通,所能依托的无外乎自驾、轮渡和大巴三种方式。
自驾往返于市区和崇明岛,成本极高,节假日拥堵难免。2009年,上海长江隧道和大桥开通,崇明岛和市区之间的交通方式瞬间发生改变。从崇明南门至浦东,最快七十分钟可达。但随着自驾车的数量越来越多,加上外省市的过境车辆,节假日的长江隧道和大桥拥堵异常,原本一小时的车程往往变成三四个小时。
节假日拥堵是一个方面,崇明岛往返上海市区还有一个要命的缺陷——经济成本很高。如果偶尔去崇明旅游玩两天,那还好;如果在上海市区上班,每天往返崇明岛和市区,那每天的通勤成本是让人心碎的。不算汽油的钱,来回往返一次的过路费高达近百元!这还算是本市之间的通勤么?与上海市接壤的江苏太仓去一次上海市区都只要十几元的高速费用,这让崇明岛情何以堪……
轮渡是崇明岛往市区通勤最原始的方式但,但受天气影响的缺陷也非常明显。在长江大桥和隧道没造之前,从出岛的方式只能是轮渡。目前从南门码头坐船到宝杨码头只要四十分钟,看起来效率很高,但碰到江上台风、大雾等恶劣天气就尴尬了——船就直接停摆了!如果你已经计划好坐船去市区,碰到这种情况,会非常堵心。
大巴不受恶劣天气影响,算是不错的通勤方式,但毕竟也受大桥和隧道堵车的影响。从崇明南门车站到五洲大道地铁站,坐申崇线八十分钟可达,算是目前出岛的主流公共交通了。但大巴毕竟不是地铁,本来就距离远耗时长,如果还碰上堵车,说不糟心肯定是骗人的。
那崇明岛的交通困境该如何“破局”?天文以个人的见解给出三条建议。
一是崇明岛西部地区的轨道交通要尽快提上日程。早在去年一季度,轨道交通崇明线一期就已经开工。这条线路对于长兴岛、陈家镇等地区来讲,确实意义非凡,建成后从陈家镇到浦东只要半小时。但对于崇明岛西部的核心地区来说,作用不是很明显,从崇明新城到陈家镇仍然有四十公里的路程!
崇明岛西部地区自然盼望更便利的轨道交通路线。虽然北沿江高铁在崇明西部设站,但那毕竟是高铁,班次间隔会较长,通勤效率显然不如地铁或城际铁路。崇明岛西部未来的轨道交通无外乎两个走向:从崇明城桥镇向东或者直接向南。向东四十公里连接上目前在造的轨道崇明线,虽然有点绕,但怎么也比目前的申崇线要强。
直接向南可以连接上海市区的某条地铁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案,比如地铁一号线之前有过延伸到崇明城桥镇的规划。或者依托未来的沪崇高速把沪崇线一并造了也是相当不错的选项。
二是崇明岛西部的过江通道也要尽快上马。沪崇高速已经修了一期和二期,通往崇明岛西部的三期却遥遥无期。如果西部的过江通道能上马,那么不仅能够缓解节假日长江大桥和隧道的拥堵,而且崇明西部居民去上海市区再也无需往东绕道,一条直线半小时就可直达浦西!
前面提到崇明岛西部需要便捷的轨道交通,那沪崇高速三期在规划的时候可以跟沪崇线一并考虑,可以采用公铁两用的隧道,从崇明城桥开行市域铁路(类似机场联络线和嘉闵线)去连接上海市区的火车站或者地铁站。
三是崇海通道极具战略价值,不仅仅方便南通,对崇明乃至上海也大有益处。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崇海大桥已经提上过日程,当时南通海门还成立过崇海大桥指挥部,可惜最终被崇启大桥“捷足先登”。作为同样靠海靠江、面积比上海更大的城市,南通目前的GDP刚刚破万亿,如果能充分融入上海的发展,未来潜力将无限。如果崇海大桥能建立,那崇明岛和南通完全可以实现“交通互联、产业互补、生态互保”。不仅南通需要进一步跟上海深入连接,崇明岛乃至上海市的发展也太需要北面的腹地了,比如“上海第三机场”选址南通就是很好的证明。
当然,崇明岛被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,在商业开发方面肯定会有所保留。但世界级的生态岛应该得配上更方便、更高效的交通,让崇明岛更加充分融入上海乃至长三角的发展,成为一个真正宜居宜业的“世外桃源”!
对于改善崇明岛的交通,您还有什么好建议?欢迎大家留言讨论!
(以上纯属天文一家之言,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“天文看上海”)